当雪花爱上梅花(我的第一个Flash)

点击观看全屏效果

拙政园的渊源文化和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渊源文化和造园艺术
   
   
        公元1997年12月4日,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它就是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拙政园。
      还是在1509年,也就是中国明代的正德年间,有一位退隐官场的监察御使在苏州城的东北角选中了一块地盘,开始营造园林。他耗费了自己将近20年的时间,终于建成一座占地达200多亩,具有高度园艺成就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园林,一时轰动江南。
      园子造好了,该取个什么园名呢?这位官员,也就是这个园子的主人叫王宪成,宦海沉浮多年,正值壮年却又被迫卸职还乡,人生仕途从此失志,联想于此,便把自己比作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潘岳,潘岳的文章《闲居赋》曰:“筑室种树,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于是王宪成便给园子取名为“拙政园”。意思是象我这样无能为力的人只能把浇花种树侍弄菜园子作为自己的政事。这既是自谦,同时又发泄他对当政朝廷的不满。于是就有了拙政园500年历史的开端,于是就有了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的典范。
      拙政园是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品,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设计者和营造者们的一致追求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哪个角度,他的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据说当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无门画派领袖文徵明曾经参与了拙政园的规划设计,他还多次为园子作画,其中最有名的是那些作于嘉靖年间的拙政园图三十一景。
      现在拙政园分为东花园、中花园和西花园三部分,历尽500多年的沧桑变化,今天的拙政园与明代初建时的风貌有了不少改变,但是,舒朗典雅的特征没有变,朴素大方的风格也没有变。历代能工巧匠为追求完美,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叠山、丽水、建筑、花木,中国古代造园的四大要素在拙政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丽水是艺术园林手法之一,拙政园的水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有15亩之多,水池居园中布局的中心,东部的两弯曲水萦绕,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春野,中部水面开阔,亭堂楼阁依水而筑,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西部,水系狭长,悠悠潺潺,是乎是中部水面的延伸,这种精湛的造园艺术,使江南水乡的风格体现的活灵活现。
     叠山,造园艺术的另一种手法。中国有句成语叫着“开门见山”,意思是直截了当,而在园林当中,往往是一进大门,迎面就是假山耸立,这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先遮当一下花园的秀丽,绕过之后再慢慢欣赏园中美景,欲扬先抑,这里的开门见山是为了障景,就是先暂且遮挡一下景致,你看,绕过假山顿时眼前一亮,景色这豁然开朗。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创造,或者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尘世的喧嚣,只觉得是身在山间林中,尽情地领略山林野趣的独特意境。
     拙政园有山有水,还有精美的古典建筑、亭台楼阁、馆堂轩榭,高低错落。这里的建筑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对不会再来一个同样的一个亭子或者同样的一道回廊。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追求自然之趣!每个建筑的名称都生动的典故,象这远香堂,它位于中花园的中心位置,是一个主厅堂,堂前有开阔的亭台,台下临池,每当夏季来临,满塘荷花送来缕缕清香,主人便借用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赞美荷花“亭亭净植,香远益香”,取名为“远香堂”。拙政园的花木都是精心布置的,花木栽种和修剪着眼于画面意境,高树与低树俯仰生枝,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盆栽花、堂开花、树木花相得益彰,整个园林一年四季都不感到寂寞。不少景点也都与花木相关,象这梧竹幽居,亭外种着梧桐和修竹。梧桐在中国古代被视为高雅圣洁之树,竹子呢,则是虚心脱俗的象征,在这里赏景赏月,有梧桐和修竹相伴,添几分优雅,增几分意境。在园中,还有不少建筑都是直接以花木名称来命名的,象藕香榭、海棠春沐、琵琶园、芙蓉榭、玉兰堂等等,都是回味无穷的经典。




[本日志由 ztshbzx 于 2011-01-18 11:33 P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地址: http://www.ztshbzx.cn/my/blog/trackback.asp?tbID=89
Tags:
评论: 0 | 引用: 69 | 查看次数: 3709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验证码:
内 容: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开启
                    

  ҷϢ

TEL:
1359792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