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花爱上梅花(我的第一个Flash)

点击观看全屏效果

一位退休老教师的乡土文学情怀─记共产党员乡土作家杨书义

一位退休老教师的乡土文学情怀


——记共产党员乡土作家杨书义

     在钟祥市旧口镇罗集二中的退休教师队伍中,有一位从教40多年,退休后又热爱文学写作的人,他就是年过七旬的杨书义。杨书义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乡土作家。退休后十多年里来,他不甘寂寞,潜心写作,热心文学创作事业,可谓硕果累累。为钟祥市的文化艺术创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引起了省委、荆门市委、钟祥市委的重视与关注。也引起了全国省、地市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他的事迹经常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予以报道。
    杨书义不但是一位优秀的乡土作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艺创作组织者。他于十年前组建的钟祥市作家协会郢南分会。从一个只有四个会员的小组,发展到一百余人业余创作爱好者的创作队伍实属不易。因而受到湖北省委、荆门市委、钟祥市委的肯定,领导们的亲临、调研、指导和观察。为荆门市、钟祥市争得了荣誉,因此近年来杨书义,曾多次被荆门市文联、钟祥市委宣传部、文联、作协评为先进文艺工作者及优秀文艺人才。
杨书义在六十五岁时有一首诗值得回味“六十有五心宽阔、爱党爱国唱新歌。老骥伏枥志不减,茫茫书海苦求索。”这是他在六十五岁生日时抒发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心声读来令人感动。
    杨书义1940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淅川县。18岁毕业于内乡师范,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风景秀丽的丹江河畔,他先后在磊山、姚沟、万营、香严寺、刘皮沟、程塘七所中小学任教,在故乡的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杨书义从小就喜爱文学,从小学直到师范毕业,他的作文就几乎成了同学们的范文。也就是那不经意爱好,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20岁,正是人生的播种季节,天资聪慧、特别勤奋的杨书义,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敲开了神圣的文学之门。他创作的诗歌、散文登上了《河南日报》的文学副刊。《南阳日报》不仅经常刊登他的作品,还和省报一样请他担任通讯员,这样他的更多作品从南阳走向了全国。
    1968年,随着丹江水库的建设,杨书义和数万淅川人民,服从党中央的安排,移民到了湖北钟祥,他仍担任教师,他忠于教育事业。在钟祥市教育战线。他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后来又调至罗集教育组工作十多年直到2000年退休。在钟祥市教育的几十年中,曾荣获先进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表彰十多次。
    从淅川到钟祥,环境改变了,可杨书义热爱文学创作的初衷没有变,很快他于湖北省地县各级党报取得了联系,并担任了通讯员。
    在上世纪那些难忘的岁月中,许多人对他行为不理解,有的甚至讥讽他,因为他经常熬夜写稿,却没有的到经济补助。他却义正言辞的说:“我搞的是党的宣传工作,是党报的通讯员和业余作者,本身又是国家教师,还是共青团的干部,我不能辜负党和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关怀。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把党的方针政策告诉广大人民群众,再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上来。”
    尽管在十年“文革”当中,杨书义写的许多稿件都没有发表。但他从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将磨练当成积累,并且相信一定能够成功。为此,他还特此作了一首打油诗“月亮走,我也走,跟着月亮借灯油。不怕山高路遥远,不登高峰不罢休。有党指引不迷茫,乘风波浪争上游,坚持写作不停步,不怕白发上额头。”
长期的笔耕,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丰收时节,杨书义的作品,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勤工俭学报》、《湖北教育报》、《荆门日报》、《钟祥日报》及《长江文艺》、《荆楚文学》、《作家林》、《莫愁湖》等40多种报刊发表,他创作的散文《黄海行》被中国作协评为征文二等奖;他创作的散文《庐山情思》获得《人民日报》征文三等奖。他创作的散文《移动情缘》获得移动征文二等奖……杨书义作品令人称道。除了他坚持半个世纪的创作之外,还在于他对文学艺术事业的奉献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杨书义决定发起成立钟祥市作家协会郢南分会,这个举动得到了市文联和作协的支持。
    杨书义在当时罗集镇教育组负责了多年的书刊资料发行工作。市文联主办的《莫愁湖》从当初的半月报刊后来的周报,再到后来的月刊。他都积极发行,成了文联作协与广大读者之间的桥梁。也正是通过发行《莫愁湖》,他认识了钟祥地区的许多作者。并了解到了他们的心声,搞创作虽然是个人的事。但长时间的闷着。相互不交流,也写不出什么好作品。尤其是那些靠种田或打工的庄家汉子,更像没有娘的孩子。
    杨书义联系到了罗集高明村的农民作者罗贤能、贡士村的农民作者黄贤铭及王珣等几个重点作者,发起成了作协分会。这一下,那些散布在乡村田野上的“笔杆子”们可算找到了家了。他们写了稿子就跑去找老杨,有时仅仅是个初步的构思,也跑去争取老杨的意见,杨书义是热情的接待他们,除了指出作品的得失,还不断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我们不要想图名图利,我们是陶冶自己的情操,我们是用读书和写作,这种文雅的业余活动方式。抵制摸牌赌博的歪风邪气,我们这是在为推动社会文明作贡献,一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和理解。”这些话,杨书义不仅对郢南分会的同行们经常说,而且在全市重点作家座谈会上也照样理直气壮的说:市作协郢南分会从当初的十余人发展到如今的100多人,杨书义是操碎了心。由于分会没有办公经费,杨书义就在那每个月1000多元工资中想办法。他明明抽2元钱一包的烟,他却对老伴说每包15元。他老伴反问他为啥要抽那么贵的烟,他一笑说:“咱现在是作协主席了,时不时就和市里、镇里领导请示汇报。不讲点档次怎么行?再说,国家每月给我这么多钱,总得为国家做点贡献吗?”或许,他老伴心里也明白,只是不点破罢了。
    在杨书义的号召下,郢南分会的乡土作家们勤奋笔耕,出版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达40多部,而这作品的出版,也凝聚了他的多年心血。
    罗汉寺种畜场农民作家陈军坚持业余创作19年,终于写出了百万多字的长篇小说《绿野纯情》。由于写作陈军的家庭十分清贫。杨书义时常买些菜,约上三两个文友去看望陈军。他是用这些独特的方式在帮助和鼓励陈军,有时还帮助陈军销售他的小说。后来陈军打工去了北京,成了一个“北漂”,杨书义仍然鼓励他坚持,因而他从陈军的文章中看出了他的才华,更因为在长期的接触中,他从内心深处相信陈军的为人。
    陈军没有让社会失望,经过多年打磨,他在近年创作出了长篇历史人物小说《刀刃上的明朝权臣—严嵩》被河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京城里的农民工》和《村里回来了状元女》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是中宣部六部委发起的“百部农村作品,百位农民作家”双百丛书,目的是为全国农家书屋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在这套丛书中,只有陈军一个人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并且杨书义还为其中一本写了序言。说起来,关于这两部长篇小说,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出版社终审通过后,征求作者意见,是否请人作个序,陈军说好。可他找的人确是杨书义和罗贤能。陈军说:“在有些人的眼中,杨书义和罗贤能可能算不上名人,甚至连一个正规作家都算不上,但他们了解我,更关心和帮助过我。请他们作序,也是我对他们感恩。”
    事实上杨书义和罗贤能作的序,一点也不差,连北京的作家都叫好,后来的事实证明,读者也十分认可。
    家住长滩镇山里的农家女孩李慧,读高中时写了一个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雨季边缘》,他的父亲将她和书稿一起带去见杨书义。杨书义留他们吃中饭,看了部分章节,认为有价值,但结果要看完后再说。
    杨书义随后请了罗贤能两个人用两天看完之后,有用半天时间写出了几千字的修改意见,李慧修改之后,杨书义还不满意,又亲自修改,后来这部书又经几次修改。这部小说的修该清样至今还放在郢南分会的档案柜中,杨书义和罗贤能修改的达两万多字。这部作品后来在杨书义的引荐下,由荆门市文联联系,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荆门市象山文艺奖。
    以前曾担任罗集电信分局局长的陈庭贵,退休之后也爱上了写写画画,杨书义了解情况后,时常与他交流,谈论的话题始终离不开写作和读书。慢慢的,陈庭贵也开始写起了小文章,杨书义介绍他加入钟祥市作协。有了”招牌“,陈庭贵也觉得要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他成了文学创作的有心人。一次,陈庭贵在武汉找名医孙玉清看病,知道了孙医生的医术和医德,就提出为孙医生写一部书。孙医生得知陈庭贵是钟祥的乡土作家后,当即决定所有写作费用由他出。陈庭贵当晚就回来找到杨书义征求意见,杨书义不仅热情鼓励,还就如何写好一本人物传纪提出了很多建议。陈庭贵正是按照杨书义的指点,细心采访,下了近两年的功夫,五易其稿,终于写出了2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蛇疗—人之福》。像这样的例子多的很。像柏春艳、周光新、凌贵德……只要我们深入到郢南的乡土作家中,就收集到许多感人事迹,只是老杨本人对这些看的很淡,他总是说了没什么,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
    2000年杨书义年满60岁正式退休了。退休后,他除在关心支持乡土作家外,还不忘培养年轻的下一代,他曾和几位乡土作家几次深入学校讲述写作知识,旧口二中,柴胡一中,希望小学等,曾专们邀请他到学校传授写作知识,受到数千名师生好评。至今他培养的文学青年有武汉工业学院的张姘、武汉财贸学院的郭平、吉林延边大学的阮晨辉,这些学生经杨书义的辅导推荐,当上了作协会员并发表文章,他们还时常从所在学校打电话进行联系,使郢南分会的种子撒向全国。
    在引导和鼓励郢南的乡土作家出成果时,他也在清理着自己的作品。2005年,他的散文集《春秋果》公开出版了。面对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界文学同仁的赞扬,他少有的深刻起来了:“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如沧海一栗,哀人生之须臾,叹岁月之无穷,光阴如金,转瞬即逝,我能不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拼搏吗?”杨书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像郢南那些普通的农夫一样,在播种的季节,抓紧时间抢种,因为他知道,只有在最佳时节播种,又时时注意田间管理,金秋时节,才能获得良好的收成。
    2009年7月,他的第二部散文集《乡情》又面世了,对于杨书义来说,这一年他是三喜临门。其一,他欢度了70岁生日;其二,他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协会;其三,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出版了新的文集。年近七旬的杨书义收获了丰硕的创作成果,他还对自己提出了更多要求,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杨书义家里,虽然没有什么豪华陈设,但却有满屋的书香。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了共产党员。他的大孙子在大学里也入了党。看到儿孙们积极向上的表现,杨书义再次拿起笔,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杨书义清楚的记得,13岁那年,他是淅川县第一批少先队员,在鲜艳的红旗下,他举手宣誓,要当革命事业的红色接班人。20岁时,已担任教师的杨书义,终于加入了共青团。他表示愿意跟党走。几十年来,他递交过多次入党申请,虽然没有被批准,但他对共产党的坚持信念始终没有改变。
    2010年12月,中共旧口镇党委批准了杨书义的要求,使他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杨书义说:“只要我身体健康,只要党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写下去。”
    如今的市作协郢南分会是钟祥市文学艺术界的一面旗帜,为“钟祥市乡土作家群”这一文化品牌的创建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杨书义也再次表示他将深入、认真的学习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建设中华文化强国,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作贡献。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地址: http://www.ztshbzx.cn/my/blog/trackback.asp?tbID=610
Tags:
评论: 0 | 引用: 367 | 查看次数: 13508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验证码:
内 容: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开启
                    

  ҷϢ

TEL:
13597927899